时间: 2025-05-02 20:2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3:41
“丘逢甲”是一个中文人名,通常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丘逢甲(18年-1912年),字仙根,号蛰仙,台湾苗栗人,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著名诗人、教育家、政治家。他在文学和教育领域有显著的贡献,尤其是在推动新文化和教育改革方面。
在文学语境中,“丘逢甲”常被提及作为台湾近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在口语和专业领域,提及“丘逢甲”通常是为了讨论他的文学成就、教育理念或政治活动。
同义词:丘仙根(本名)、蛰仙(号) 反义词:由于“丘逢甲”是一个特定的人名,通常不涉及反义词。
“丘逢甲”作为人名,其词源直接来源于家族姓氏和个人命名*惯。在历史演变中,这个名字与丘逢甲本人的生平事迹紧密相连,成为研究台湾近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符号。
丘逢甲生活在清朝末年,正值社会大变革时期。他的文学作品和教育理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变革需求,对后来的新文化和教育改革产生了影响。
提及“丘逢甲”,可能会联想到台湾近代文学的繁荣、教育改革的艰辛以及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变革。这个名字带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在学*和研究台湾文学时,我曾深入了解过丘逢甲的生平和作品,他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在创作一首关于台湾历史的诗歌时,我可能会引用丘逢甲的诗句,以此来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想象一幅描绘台湾山水和文人墨客的画作,丘逢甲的形象可能出现在其中,手持书卷,沉思于山水之间。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与丘逢甲的诗意相呼应。
由于“丘逢甲”是一个特定的人名,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较少。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和生平也会在当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丘逢甲”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台湾近代文学和教育的历史背景,以及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个名字不仅是一个人名,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对我理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 、 《广雅·释丘》-小陵曰丘。 、 《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 、 、 《书·禹贡》-是降丘宅土。 、 《周礼·大司徒》-北陵坟衍。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性本爱丘山。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苫蔽成丘。
【组词】
荒丘、 丘林、 丘岳
2.
【逢】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夆(fēng)声。本义:遭逢,遇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逢,遇也。 、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 《楚辞·天问》-而亲以逢殆。
3.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