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1:13
“官迷”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官职、权力或官场生活有强烈迷恋或追求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过分热衷于升官发财、追求权力地位的人,通常带有贬义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官迷”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过分追求官职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个体行为。
同义词:权迷、官瘾、官欲 反义词:清官、廉吏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加强调对权力的迷恋,而反义词则强调廉洁和为民服务的品质。
“官迷”一词的词源较为现代,主要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广泛使用。随着社会对权力和官场文化的反思,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
在**传统文化中,官职被视为一种荣耀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官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反映了公众对官场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批评。
“官迷”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贪婪、不择手段和道德沦丧。它影响着人们对权力和官场的看法,促使人们反思和批判。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过分追求官职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让我深刻理解了“官迷”这个词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官迷”融入对权力和人性贪婪的探讨:
官迷心窍,权欲熏天,
不择手段,只为升迁。
在视觉上,“官迷”可能让人联想到金碧辉煌的官邸和权力的象征物,如印章、官帽等。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官场的喧嚣和权谋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ower-hungry”或“careerist”,它们也用来描述对权力和职业地位的强烈追求。
通过对“官迷”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权力和社会地位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现象,也促使人们进行反思和批判。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迷】
(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迷,惑也。 、 《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 《韩非子·解老》-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 、 《离骚》-及行迷之未远。 、 《楚辞·惜诵》-迷不知宠之门。 、 《聊斋志异·促织》-迷其所在。 、 《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 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若迷。 、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
【组词】
迷离徜彷、 迷罔;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