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5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3:50
挂念:指心中牵挂、思念,对某人或某事的关心和担忧。
挂念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挂”和“念”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挂”有悬挂、牵挂之意,“念”则指思念、思考。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挂念”这一词汇,用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牵挂。
在**文化中,挂念常与家庭、亲情紧密相关,体现了东方文化中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挂念也常被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挂念带有一种温暖而深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力量。它能够激发人们对重要人物的深切关怀和保护欲。
在个人生活中,挂念可能体现在对远方亲人的定期联系,或是对朋友在困难时期的持续支持。例如,每当朋友遇到挑战时,我总会挂念他们的安危,并尽力提供帮助。
在诗歌中,挂念可以被赋予更深的情感色彩:
月光洒满窗台,心中挂念远方的人, 星辰不语,却知晓我心中的牵挂。
挂念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照片,或是柔和的音乐,如钢琴曲《月光》,它们都能唤起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
在英语中,挂念可以对应为“miss”或“worry abou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情感相似,都体现了对某人的关心和思念。
挂念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关心,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挂念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增强人际关系的深度。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