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2:24
制版: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制作印刷版,即在印刷过程中,将文字、图像等转移到可以反复印刷的版材上的过程。在现代,制版通常指的是制作印刷版的技术和工艺,包括传统的铅字排版、照相排版以及现代的数字排版。
在文学中,“制版”可能不会直接出现,但与印刷、出版相关的作品可能会间接提及。在口语中,除非是与印刷行业相关的人员,否则一般不会使用这个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出版、印刷、设计等,制版是一个常用词汇,涉及到技术、工艺和设备的使用。
同义词:排版、印刷制版、版面设计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与“印刷”相对的是“手抄”或“电子发布”
“制版”一词源于中文,直接反映了其制作印刷版的基本含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制版的方式从手工雕刻、铅字排版发展到照相排版,再到现在的数字排版,其技术和工艺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主要通过手抄传播,效率低下。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制版作为印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技术进步直接影响到出版业的效率和质量。
制版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工艺的精细和现代技术的先进。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制版可能代表着专业技能和职业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接触到制版,但通过阅读书籍、杂志等印刷品,我们间接享受到了制版技术带来的便利。
在诗歌中,可以将制版比喻为思想的塑造过程:“每一行诗句,都是心灵的制版,印出情感的深浅。”
视觉上,制版可能让人联想到印刷厂的繁忙场景,机器的轰鸣声和油墨的香味。听觉上,可能是印刷机运转的声音,或者是制版师调整设备的细微声响。
在英语中,制版可以对应为“typesetting”或“plate making”,在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下,其具体实现方式和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制版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在出版和印刷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了解制版的历史和技术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1.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2.
【版】
(形声。从片,反声。“片”(piàn),意思是破开的木片或草片。从“片”的字大都与木板有关。本义:筑墙的夹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判木也。-版,判也。 、 《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五板(版)而堵。 、 《诗·大雅·绵》-缩版以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