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5:10
垂问: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向下询问”或“俯就询问”,通常用来描述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提出的询问或咨询。它含有一种尊重和谦逊的意味,表示提问者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或建议。
在文学中,垂问常用于描绘君王、贵族或智者向普通人或下属征求意见的场景,用以展现提问者的谦逊和求知欲。在口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和正式感。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垂问可能用于描述高级官员或法官向律师或专家咨询意见的情况。
同义词:咨询、请教、求教 反义词:指示、命令、吩咐
同义词中,“咨询”更偏向于专业性的询问,“请教”和“求教”则更强调学*的意愿。反义词则反映了垂问的谦逊态度与直接命令之间的对比。
垂问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垂”字有向下、接近的含义,“问”则是询问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君主或高级官员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仍保持其正式和尊重的语感。
在传统文化中,垂问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谦”,即尊重他人和谦虚求教的美德。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垂问**在描述权威人士行为时,不仅传达了信息交流的意义,还体现了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
垂问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重和谦逊。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开放的、愿意倾听他人意见的领导者形象,这种形象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受欢迎和尊敬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在重要决策前垂问团队成员的意见。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让我感受到了被重视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垂问:
晨曦微露,智者垂问, 星辰之下,寻求真理之门。 谦逊之心,倾听万物, 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垂问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在树下向年轻人请教问题,周围是宁静的自然环境,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平和与智慧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seek advice from”或“to consult with”,虽然这些表达没有垂问那种特定的谦逊和尊重的意味,但它们传达了相似的寻求帮助和意见的意图。
垂问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尊重和谦逊的方式,特别是在需要描述权威人士行为时。了解这个词的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和恰当地使用它,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
1、询问
2、关注
3、关心
4、过问
5、打听
1、她总是对家里的事情垂问,关心每一个细节。
2、老师垂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没有遗漏。
3、他习惯于垂问朋友们的近况,为大家的生活操心。
4、在这次会议上,领导对项目的进展非常垂问。
5、我们在聚会上也不忘垂问亲戚们的健康和生活。
1、垂问这个词源于汉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他人情况的关注或询问。它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传达了温暖和关怀的情感。通过这一词汇,可以进一步了解古文中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
2、在古代社会中,长辈对晚辈的垂问被视为一种关怀与教诲,这反映了家族之间的亲密关系。
3、垂问与现代的“关心”或“关注”含义相近,但其语境更为正式,适合用在书信或正式场合中。
4、在讲述友情的文学作品中,垂问常常被用作表现友情深厚的手法,突显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5、现代汉语中虽然常用“关心”或“咨询”等词汇来替代,但垂问仍然保留着古典韵味。
贾母听闻此事,心中忧虑,便向王夫人垂问。
汉武帝对民生疾苦深表关注,常常垂问臣子。
子曰:‘君子不器’,对世事垂问,欲知其理。
庄子言:‘穷则思变’,吾常垂问于天人之教。
吾尝终日垂问,思虑万千,欲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