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37:13
“推恩削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推广恩惠来削弱藩镇的势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中央政权通过施恩于藩镇的下属或民众,从而削弱藩镇的实际控制力和影响力,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推恩削藩”可能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政治策略,如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政治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推恩削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政治实践。在唐朝和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削弱地方藩镇的权力,其中就包括通过推广恩惠来削弱藩镇的策略。
在**历史上,藩镇割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削弱地方势力,“推恩削藩”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策略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智慧。它可能引发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策略或现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它是一个有用的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将“推恩削藩”融入描述历史变迁的诗句中,如:“推恩削藩古道深,中央集权今犹存。”
结合历史剧或纪录片,可以更好地理解“推恩削藩”的实际应用和历史背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欧洲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与地方贵族的斗争,但具体的策略和词汇可能有所不同。
“推恩削藩”是一个反映*古代政治智慧的成语,它不仅有助于理解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也为现代政治学提供了研究视角。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恩】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恩,惠也。 、 《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 、 《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3.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4.
【藩】
(形声。从艸,潘声。本义:篱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藩,屏也。 、 《广雅·释室》-藩,篱也。 、 《易·大壮卦》-羝羊触藩。 、 《左传·哀公十二年》-吴人藩卫侯之舍。 、 《后汉书·杨震传》-而青蝇点素,同兹在藩。
【组词】
藩屏、 藩柴、 藩架、 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