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5:41
“上闻下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上级听到的信息能够传达给下级,下级的意见和情况也能反映给上级。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信息流通的畅通无阻,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效率和透明度。
“上闻下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官僚体系,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组织和团队管理中。
在传统文化中,信息的流通被视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因素。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高效沟通和透明管理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管理有序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理想化的沟通状态。
在工作中,我曾见证过一个团队因为上闻下达的机制不完善而导致项目延误,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座城市,上闻下达,每一颗心都能听到春天的呼唤。”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开放的办公室里,信息流畅地从高层传递到基层,每个人都忙碌而有序地工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p-down and bottom-up communication”,强调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
“上闻下达”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信息流通的工具,它还承载了对于高效沟通和透明管理的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沟通的艺术。
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达】
(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
【引证】
《说文》-达,行不相遇也。 、 《广雅》-达,通也。 、 《礼记·内则》-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 、 《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 、 《虞书》-达四聪。 、 《书·禹贡》-达于河。 、 《周礼·大宰》-七曰达吏。 、 《仪礼·士昏礼》-下达。 、 《礼记·中庸》-天下达道。 、 唐·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
【组词】
四通八达;达越、 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