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1:06
“局高天,蹐厚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指人处在高天之下,厚地之上,形容人处于极其危险或不利的境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处境极其艰难,进退两难。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分析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复杂的决策环境。
同义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反义词: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困境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困境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活不易的感慨。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中庸”和“谨慎”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艰难和挑战。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谨慎。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在职场或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挑战,如职业转型期的困惑或家庭决策的艰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局高天兮蹐厚地,心怀忧兮路漫漫。”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脚下是深渊,头顶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听觉上,可能是风声呼啸,增添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意思是在两个 equally difficult choices 之间做出选择。
“局高天,蹐厚地”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困境中的感受,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也是文化和历史的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当君子困贱之时,~,犹恐有镇压之祸也。
1.
【局】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局,促也。 、 《诗·小雅·正月》-不敢不局。 、 潘民《乘舆箴》-意局而辞野。
【组词】
局守、 局定、 局囿、 局滞、 局蹐、 局脊、 局数、 局趣、 局局蹐蹐、 局促乡里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蹐】
(形声。从足,脊声。从“足”,表示与行有关。本义:走小碎步,即后脚尖紧接着前脚跟)。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组词】
蹐蹐驰、 蹐地跼天、 蹐步、 蹐蹐
5.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
6.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