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36
“好戴高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喜欢戴高帽子,比喻喜欢听恭维话,爱慕虚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喜欢被人奉承、赞美的人,即使这些赞美并不真实或过分夸张。
在文学作品中,“好戴高帽”常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虚荣心强、缺乏自知之明的人物。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特别喜欢听好话,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某人因为喜欢被赞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虚荣心和自我认知的问题。
同义词:爱慕虚荣、喜欢奉承、虚荣心强 反义词: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好戴高帽”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人对于虚荣和恭维的传统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好戴高帽”则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要被表面的赞美所迷惑。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反思。它提醒我在接受赞美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虚荣心所驱使。
在日常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人特别喜欢听恭维话,即使这些话并不真实。这让我意识到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真诚和客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虚荣的高帽,遮不住真实的自我,唯有内心的光芒,才能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一顶华丽但不实用的高帽,走在街上,引来旁人的侧目。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周围人的恭维声,形成一种讽刺的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nd of flattery”或“loves to be praised”,但这些表达没有“好戴高帽”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通过对“好戴高帽”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文化背景。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提醒我们在赞美和自我认知之间保持平衡。
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帽】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同本义。
【引证】
《乐府诗集·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组词】
帽凭、 帽正、 帽襻儿、 礼帽、 帽套、 帽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