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6:53
拘礼(jū l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过分拘泥于礼节或仪式,过分讲究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内容。它强调的是在社交或正式场合中过于注重礼仪规范,以至于显得拘谨或不自然。
拘礼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拘”和“礼”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拘”有束缚、限制的意思,“礼”则指礼仪、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拘礼的含义逐渐固定,用来描述过分注重礼仪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过分拘礼可能会被视为缺乏灵活性和真诚。在现代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拘礼的行为逐渐被认为是不必要的。
拘礼这个词给人一种拘谨、不自然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过于正式、缺乏活力的社交场合。它提醒我们在交往中保持适度的礼仪,同时也要注重真诚和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过分拘礼的人,他们在社交场合显得非常紧张,无法放松。这让我意识到,适当的礼仪是必要的,但过度拘礼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自然发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拘礼”:
在繁星点缀的夜空下,
我们无需拘礼,
只需真诚的目光,
穿越时空的距离。
拘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如宴会、会议等。在这些场合中,人们穿着正式,行为规范,但可能缺乏活力和真诚。
在不同文化中,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不同。例如,日本文化中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也有避免过度拘礼的意识。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可能更注重个人表达和自然交往。
拘礼这个词提醒我们在社交和正式场合中保持适度的礼仪,同时也要注重真诚和自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拘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促进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