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2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5:27
墓亭:字面意思是指建在墓地中的亭子,通常用于纪念或供人祭拜时休息的场所。它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常见于**传统墓地中,有时也称为“墓亭子”。
墓亭一词源于**古代的墓葬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设计和功能也有所变化。最初可能只是简单的遮蔽物,后来逐渐演变成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在**传统文化中,墓亭是尊重和纪念逝者的一种方式,也反映了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一些地区,墓亭的设计和装饰还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工艺水平。
墓亭往往带有一种庄重和哀思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和家族的传承。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人物或**的回忆。
个人经历中,墓亭可能与家族的传统节日或特定纪念活动相关,如清明扫墓时在墓亭中休息和祭拜。
在诗歌中,墓亭可以被描绘为静谧的避风港,或是历史的见证者:
墓亭静立岁月长, 石碑铭刻往昔光。 风过松涛声声诉, 世代传承情未央。
墓亭的视觉形象通常是古朴而庄重的,可能与石雕、青砖和绿树相映成趣。听觉上,墓亭周围可能会有鸟鸣或风吹过松树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建筑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功能。例如,在西方,类似的纪念性建筑可能被称为“纪念碑”或“纪念亭”,但其设计和用途可能与**墓亭有所不同。
墓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的墓葬文化和家族传统,也承载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1.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2.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