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1:36
词汇“[堙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堙昧”的字面意思是埋没、隐晦,指事物被埋没或隐匿,不易为人所知或理解。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知识、真理或事物的真相被掩盖或遗忘。
“堙”字本义为堵塞、填塞,“昧”字本义为昏暗、不明。两者结合,形成了“堙昧”这一词汇,强调事物被掩盖、隐匿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是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堙昧”这一词汇常带有对历史或文化被忽视的遗憾和感慨。
使用“堙昧”这一词汇时,常带有一种对被遗忘或忽视事物的同情和惋惜,以及对揭示真相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该词汇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或某些被忽视的问题时,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堙昧”来表达对历史或文化的感慨:
古道堙昧遗风远,
今人何处觅前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遗迹或古籍的画面,表达一种历史的堙昧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一种古朴、沉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buried truth”或“obscured knowledge”。
“堙昧”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和文化内涵。
1.
【堙】
(形声。从土,垔(yīn)声。《说文》本作“垔”,从土,西声。本义:堵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俗作堙,作陻。-垔,塞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堙木刊。 、 《国语·周语》-堕高堙庳。 、 《国语》-夷灶堙井。
【组词】
堙圮、 堙窒、 堙绝、 堙塞
2.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