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01:59
词汇“失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失正”字面意思是指失去正确性或正直性。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或事物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或原则。
在文学中,“失正”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思想偏离了道德或社会规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哲学中,可能会用来讨论某些行为或决策的正当性。
由于“失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失”和“正”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失去正直或正确性。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失正”可能与腐败、不诚实或不道德的行为相关联。它强调了社会对于保持正直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失正”这个词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如失望、愤怒或担忧。它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和不诚实的行为,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人或机构的信任。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或某组织的行为失正,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愤怒,并可能采取行动来纠正这种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正”来描绘一个道德沦丧的世界:
在这个失正的年代,
诚信如同稀有的宝石,
在贪婪的浪潮中,
我们寻找着正直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混乱的场景,人们的行为失序,失去了正直和道德。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沉重或悲伤的旋律,反映出失正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失正”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失去正直”或“偏离正道”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相应的表达。
“失正”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保持正直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道德和社会问题。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