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08
水印:水印是指在纸张、照片、视频或文档等媒介上添加的半透明标记,通常用于证明其真实性、所有权或来源。在纸张制造过程中,水印是通过在纸张成型时施加压力形成的图案,而在数字媒体中,水印则是通过软件技术嵌入的不可见或半可见的标记。
水印一词起源于纸张制造技术,最初是指在纸张成型过程中通过模具形成的图案。随着技术的发展,水印的概念扩展到了数字媒体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版权保护手段。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水印常常与真实性和权威性联系在一起。在艺术和收藏领域,水印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在数字时代,水印则是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盗版的关键技术。
水印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因为它代表了真实性和所有权。同时,水印也可能引发对隐私和版权问题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水印可能出现在我们使用的纸币、护照或重要文件上,提醒我们注意其真实性和安全性。
在诗歌中,水印可以被用来比喻某种不易察觉但深刻的影响:
他的话语,如水印般深深刻在我的心上, 虽不显眼,却难以抹去。
水印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纸张上的半透明图案,或是数字媒体中的微妙标记。听觉联想可能涉及与水相关的声音,如流水声,暗示着水印的微妙和不易察觉。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水印的概念基本一致,都是指在媒介上添加的标记,用于证明真实性或所有权。
水印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涉及技术、文化、法律等多个领域。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真实性和所有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水印的概念提醒我们注意细节和微妙之处,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