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7:34
“楚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楚”和“畹”。其中,“楚”通常指古代楚国,也可以指楚地,即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畹”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田地的一块,相当于三十亩。因此,“楚畹”字面意思是指楚地的田地,但在文学作品中,它往往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如指楚地的田园风光或楚文化的象征。
在文学语境中,“楚畹”常用来描绘楚地的田园风光,如《楚辞》中的诗句,表达了对楚地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楚文化的怀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楚畹”可能被用来指代楚地的特定历史时期或文化特征。
“楚畹”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楚国,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文化和地理特征在汉语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推移,“楚畹”这个词汇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成为楚文化的一个符号。
在楚文化中,“楚畹”代表了楚地的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反映了楚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体现了楚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楚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畹”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优美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楚地的青山绿水、田园诗意。它唤起了对古代楚文化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楚辞》时遇到“楚畹”这个词汇,它让我对楚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楚畹”:
楚畹芳草绿,春风拂面来。 古韵今犹在,诗心自悠哉。
在视觉上,“楚畹”让人联想到楚地的绿色田野、清澈的河流和古老的建筑。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楚地的传统音乐和民间歌谣。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楚畹”这样的词汇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但可以比较其他文化中对特定地域的田园风光的描绘和象征,如英国的“乡村风光”(Countryside)。
“楚畹”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楚地的地理特征,更是楚文化的一个象征。它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让我对楚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楚】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引证】
《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 、 《诗·周南·汉广》-言刈其楚。 、 《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楚。 、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 、 《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 、 《汉书·汉延寿传》-民无箠楚之忧。
【组词】
楚棘、 楚焞、 楚藿、 楚楚、 楚木、 楚林
2.
【畹】
古代地积单位。说法不一,一说30亩为一畹,一说12亩为一畹。
【引证】
《离骚》。王逸注:“十二亩曰畹。”-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泛指花圃或园地。
【引证】
晋·左思《魏都赋》-右则疏圃曲池,下畹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