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1:16
“以防未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防止将来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或问题而提前采取措施。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预防的重要性,即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以避免或减轻可能的损失。
在文学作品中,“以防未然”常用于描述人物的深谋远虑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预见性。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建议某人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的困难或挑战。在专业领域,如风险管理、公共卫生和安全工程中,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备无患
反义词:亡羊补牢
“以防未然”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智慧和经验,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体现了其持久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性。
在文化中,预防和准备被视为重要的生活和治理原则。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认识和对预防措施的重视。在社会管理、公共卫生和安全领域,这个成语被用来指导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
“以防未然”这个成语给人以安全感和信心,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掌控感。它鼓励人们提前规划和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挑战,这种态度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尤为重要。
在个人生活中,我经常使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并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在规划旅行时,我会提前检查天气预报和交通信息,以防未然,确保行程顺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雨绵绵润万物,
未雨绸缪心自安。
以防未然备风雨,
岁月静好心无憾。
视觉上,“以防未然”可以联想
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
并饬王自主其国,仰遵祖训,勿挠有司~,庶内有以安宗社,外有以保懿亲,一举两善,无逾于此。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防】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防,堤也。 、 《周礼·稻人》-以防止水。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 、 《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 、 《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 、 《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3.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4.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