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2:47
教令(jiào lìng)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或军事领域中的命令或规定。在语境中,教令可能指**权威发布的正式命令或教义规定;在军事语境中,它可能指上级对下级发布的严格命令。
教令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教”(教导、)和“令”(命令、规定)组成。在历史上,这个词主要用于和军事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相对固定。
在**文化中,教令是权威和神圣的象征,代表着不可违背的规则。在军事社会中,教令则代表着纪律和秩序,是维护军队运作的基础。
教令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和权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必须遵守的严格规定和命令。
在日常生活中,教令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或军事话题时,这个词可以帮助准确表达特定的概念和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将教令比喻为不可违背的自然法则:
星辰遵循着宇宙的教令, 无声地划过夜空的轨迹。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edict”或“decree”,德语中的“Erlass”,都与教令有相似的含义,用于描述权威发布的命令或规定。
教令一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具有特定领域指向的词汇,主要用于*和军事语境。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深入理解相关文化和专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教令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