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1:06
法令:法令是指由政府或立法机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用以规范公民行为、管理国家事务或解决特定问题。它通常包括法律、法规、命令等形式。
法令一词源自拉丁语“lex”,意为法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法令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为广泛的法律文件和命令。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法令扮演着维护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例如,在民主国家,法令通常通过立法程序公开制定,而在专制国家,法令可能更多地体现统治者的意志。
法令往往给人以权威、严肃和不可违抗的印象。它既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也可能成为权力滥用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法令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例如,交通法令规范了驾驶行为,劳动法令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在诗歌中,法令可以被用来象征秩序与混乱的对比:
在法令的阴影下, 秩序如铁,不可撼动; 在自由的阳光中, 人性如花,绽放无疆。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法令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功能——规范行为和维护秩序——是普遍的。例如,英语中的“decree”和“statute”,德语中的“Gesetz”,都与法令有相似的含义。
法令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深入理解法令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法令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法律知识和表达能力。
1.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