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9:31
“感喟不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深深地感慨,以至于无法停止。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感的深刻感受,以至于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在文学作品中,“感喟不置”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对人生、命运或历史的深刻反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的强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哲学或文学批评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对复杂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同义词:感慨万千、感慨系之、感慨良深 反义词: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深刻感受的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示对事物缺乏兴趣或感受。
“感喟不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文学和哲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学术语境中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文化中,“感喟不置”常常与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于深层次情感和思考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庄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和**,以及那些对人生有深刻洞察的文学作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时,对书中描述的历史感喟不置。这种深刻的感受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梭,感喟不置,
历史的尘埃,掩不住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人站在历史博物馆前,凝视着展品,脸上露出深沉的表情。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增强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whelmed with感慨”或“deeply moved”,但这些表达没有“感喟不置”那种无法停止的深刻感受的意味。
“感喟不置”这个词汇在表达深刻情感和思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学*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对深层次情感和思考的探索。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喟】
(形声。从口,胃声。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喟,大息也。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 《论语·先进》-天子喟然叹曰。 、 柳宗元《吊屈原文》-托遗编而叹喟兮,淆余涕之盈眶。 、 《汉书·李广苏建传》-喟然叹曰。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生喟然曰。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