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2:59
词汇“文案孔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或成语。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分析:
结合这两个词,“文案孔目”可能指的是文案中的分类条目或细节。
由于“文案孔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不明确。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广告或编辑工作中,可能指文案的结构或细节。
由于词汇不常见,以下是假设性的例句:
“孔目”在古代汉语中指孔洞的数量,后来引申为事物的分类或条目。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已经较少,而“文案”则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古代,孔目的概念可能与书籍的编排、法律文件的分类等有关。在现代,这个词可能与专业文档的编辑和整理有关。
由于词汇不常见,它可能给人一种专业、细致的印象,但也可能因为不熟悉而产生困惑。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词可能用于专业编辑或法律工作者的交流中,描述文案的详细结构。
在创作中,可以将“文案孔目”用于描述一个故事或文章的详细结构,强调其条理性和细致性。
由于词汇不常见,难以直接联想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元素。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文案细节和结构的类似表达。
“文案孔目”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文案工作的细致性和条理性。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3.
【孔】
(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儿食乳之形。婴儿吃奶容易过量,因以表示过甚之意。本义:甚,很) 同本义。
【引证】
《诗·豳风·东山》-其新孔嘉。
【组词】
孔亟、 孔多、 孔明、 孔疚、 孔虔、 孔圣
小窟窿。
【引证】
《玉篇》-孔,窍也,空也。 、 《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4.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