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3:23
“懑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懑”和“怨”两个字组成。其中,“懑”表示郁闷、不满,而“怨”表示怨恨、不满。结合起来,“懑怨”指的是内心深处的郁闷和怨恨情绪,通常是由于某种不公或不如意的事情引起的。
在文学作品中,“懑怨”常用来描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挫折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如“不满”或“怨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懑怨”这一情感的成因和影响。
同义词:
反义词:
“懑怨”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懑”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表示郁闷、不满。而“怨”字则更早,源自古代的“怨恨”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懑怨”这一复合词,用来更准确地描述一种复杂的负面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懑怨”这一情感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忍”和“和”相对立。儒家强调忍耐和和谐,而“懑怨”则是一种不和谐的情感表现。在社会背景中,这种情感可能与社会不公、个人挫折等因素有关,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懑怨”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长期承受不公和挫折的人们,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怨恨。这种情感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表达,使其更加消极和悲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因为工作或生活中的不公而感到懑怨。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怨恨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时甚至导致他们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懑怨”:
夜深人静时,懑怨如潮涌,
心中不平事,化作泪千行。
在视觉上,“懑怨”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沉的天空、压抑的色调和扭曲的面部表情。在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音乐、悲伤的旋律和沉重的呼吸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懑怨”可以对应为“resentment”或“grudge”,这两个词都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不满和怨恨。然而,“懑怨”这个词在中文中更强调内心的郁闷和压抑,而“resentment”和“grudge”则更侧重于外在的怨恨和不满。
通过对“懑怨”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和影响。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复杂的负面情感,还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懑】
(会意。从心,从满。满心烦闷。本义:烦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懑,烦也。 、 《广韵》-懑,烦闷。 、 《三国志·华陀传》-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 、 清·张廷玉《明史》-烦懑不乐。
【组词】
懑愤金怀、 懑闷、 懑烦、 懑懑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