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0:14
剖毫析芒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剖析毫毛,分析芒刺”,形容分析事物非常细致入微,连最细微的部分也不放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在文学作品中,剖毫析芒 常用来形容作者对细节的深入描写,如在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研究、法律分析等,它可以用来形容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精确分析。
同义词:细致入微、精雕细琢、一丝不苟 反义词:粗枝大叶、马虎大意、草率从事
剖毫析芒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它的使用在历史上一直较为稳定,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它所表达的细致分析的概念在各个时代都是重要的。
在文化中,细致和精确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尤其是在学术和专业领域。剖毫析芒**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任何工作中都应该追求极致的细致和精确。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认真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一丝不苟地进行实验,或者作家在深夜里精心打磨每一个句子。它激发的是对完美和精确的追求。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剖毫析芒 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分析时要尽可能细致,确保每一个数据点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和利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剖毫析芒,探微知著,
在数据的海洋中,我寻找真理的珍珠。
每一行代码,每一组数字,
都是我通往知识深渊的阶梯。
视觉上,剖毫析芒 可能让人联想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或者是放大镜下细致的纹理。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实验室中仪器运转的细微声音,或者是图书馆中翻阅书籍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meticulous analysis" 或 "thorough examination",都强调了分析的细致和全面。
剖毫析芒 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无论在什么领域,细致和精确都是成功的关键。它不仅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也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醒我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
远则甫侯子羔,近则于公释之,探情审罚,剖毫析芒。
1.
【剖】
(形声。从刀,咅(pǒu)声。本义:破开,中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剖,判也。 、 《广雅》-剖,分也。 、 《战国策·宋策》。注:“劈也。”-剖伛之背。 、 《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比干剖。 、 《荀子·彊国》-剖刑而莫邪已。 、 《吴子·料敌》-剖冰济水,不惮艰难。 、 《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 明·刘基《卖柑者言》-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组词】
剖心、 剖判、 剖列、 剖割、 剖肝沥胆
2.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
3.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4.
【芒】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芒,草耑也。 、 《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种之芒种。 、 《白虎通·五行》-芒之为言萌也。 、 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
【组词】
芒茅、 芒履、 芒鞋、 芒刺、 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