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41:11
“年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比自己年长的伯父。在传统**社会中,它通常用来尊称与父亲同辈但年龄较大的男性,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叔叔”或“伯伯”。
在文学作品中,“年伯”常用于描绘传统家族关系和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在口语中,尤其是在农村或传统社区,这个词汇可能仍然被使用来表示尊敬。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传统**的家族制度和亲属关系。
“年伯”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年”表示年龄,“伯”在古代指排行第一的兄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比自己父亲年长的男性亲属。
在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贤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年伯”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年的尊敬和家族内部的等级秩序。
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人们对传统家族温暖和谐场景的联想,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城市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已经减少,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家族聚会中,仍然可以听到这个词汇的使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家族历史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年伯”来描绘一个尊敬的长辈形象,增强诗歌的文化氛围。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一位年长的男性坐在椅子上,周围是尊敬他的晚辈,这种场景可能与“年伯”这个词汇相关联。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尊称可能包括“Uncle”(英语)或“Onkel”(德语),但这些词汇没有“年伯”所特有的年龄和辈分的含义。
“年伯”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家族秩序的维护。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有所减少,但它仍然是理解传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