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4:16
词汇“和谐辩证法”是一个较为抽象和专业的术语,通常在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中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和谐辩证法”字面意思是指通过辩证的方式达到和谐状态的方法论。它强调在矛盾和对立中寻求统一和平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冲突,实现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在文学中,“和谐辩证法”可能被用来描述人物或社会在冲突中寻求和解的过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中,它可能被用来分析国家间的互动和冲突解决策略。
“和谐辩证法”结合了“和谐”和“辩证法”两个概念。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强调通过矛盾和对立来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谐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中的概念,强调平衡与统一。
在中国文化中,和谐是一个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各方面的平衡与协调。和谐辩证法在中国政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处理社会矛盾和国际关系中。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积极、建设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通过理性和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和谐辩证法可以应用于家庭、工作和个人关系的处理中,帮助我们在面对分歧时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矛盾的风暴中,我们寻找和谐的灯塔,辩证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结合和谐辩证法的概念,可以联想到平静的湖面、和谐的乐章或是平衡的天平,这些都是和谐与平衡的象征。
在西方哲学中,类似的
1.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2.
【谐】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引证】
《尔雅》-谐,和也。 、 《书·尧典》-克谐以孝。 、 《周礼·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 《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初刻拍案惊奇》-夫妻谐老。
【组词】
谐当、 谐和、 谐调、 谐奏、 谐律
3.
【辩】
(形声。从言,辡(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辩,治也。 、 《周礼·乡士》-辩其狱讼。 、 《礼记·曲礼》-分争辩讼。 、 《韩非子·八经》-辩者言之信。 、 《书·酒诰》-勿辩乃司。 、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
【组词】
辩证;辩日
4.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5.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