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9:33
词汇“畔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推测。
“畔衅”可能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畔衅”可能指的是在边界或边缘发生的争端或冲突。
由于“畔衅”是一个生僻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会出现,但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有所体现,用以描述边界争端或邻里间的冲突。
由于“畔衅”的生僻性,很难找到现代使用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两国因边界畔衅而起战事”的表述。
“畔衅”的词源可能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含义和使用场景的减少而变得不常用。
在古代,边界争端是国与国之间常见的冲突形式,因此“畔衅”可能在描述这类历史**时有所体现。
由于“畔衅”涉及到冲突和争端,它可能带有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
由于“畔衅”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畔衅”用于描述两个势力在边缘地带的微妙对抗,如:“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两个部族的畔衅从未停歇。”
由于“畔衅”涉及到边界和冲突,可以联想到荒凉的边界地带,以及可能伴随的风声和战斗的喧嚣。
由于“畔衅”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其他语言中描述边界争端的词汇。
“畔衅”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深度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这类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们是语言宝库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探索和尊重。
1.
【畔】
(形声。从田,半声。本义:田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田界者,田之竟处也。”按,一户百亩,百亩有界。-畔,田界也。 、 《左传》-如农之有畔。 、 《国语·周语》-修其疆畔。
2.
【衅】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釁,血祭也。 、 《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隋衅。 、 《周礼·小祝》-大师掌衅祈号祝。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 、 《礼记·乐记》-车甲衅而藏之府库。 、 《孟子》-将以衅钟。 、 《吕氏春秋·慎大》-衅鼓旗甲兵。 、 《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 、 《韩非子》-缚之,杀以衅鼓。
【组词】
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 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