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4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48:41
獐耳细辛(学名:Hepatica nobilis)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茛科。它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像獐子耳朵一样的细小植物”,这是因为其叶片形状类似于獐子的耳朵,而且植株相对较小。
在文学中,獐耳细辛可能被用来形容春天的到来或自然之美,因为它是一种早春开花的植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植物学或园艺时。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和园艺学,獐耳细辛是一个特定的植物学名,用于科学研究和分类。
獐耳细辛的学名_Hepatica nobilis_中,“Hepatica”源自拉丁语“hepar”,意为“肝脏”,因为其叶片形状有时被认为像肝脏。“nobilis”意为“著名的”或“高贵的”。这个词源反映了其在植物学中的历史和地位。
在某些文化中,獐耳细辛可能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新生和希望。在一些园艺传统中,它可能被用于装饰或作为草药。
獐耳细辛可能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清新和自然的美丽。它的小巧和精致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
在个人经历中,獐耳细辛可能出现在一次春日徒步旅行中,看到它在林间小道上绽放,给人带来惊喜和愉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
春风轻拂,獐耳细辛悄然绽放, 如诗如画,点缀着初春的梦。
结合图片,獐耳细辛的图像可能展示其精致的叶片和花朵,带来视觉上的清新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春天的宁静和生机。
在不同语言中,獐耳细辛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例如,在日语中,它可能被称为“ハツネソウ”(Hatsunematsu),在德语中可能被称为“Leberblümchen”。
獐耳细辛作为一个植物学名词,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具有文化和情感上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并在语言表达中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1.
【獐】
野兽名 。像鹿,比鹿小,头上无角,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以做衣服。也叫“牙獐”。
【引证】
《全图绣像三国演义》-吾今日围猎,欲射“马”,误中一“獐”。
【组词】
獐猫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
3.
【细】
(形声。从系(mì),囟(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同本义。和“大”相对。
【引证】
《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细,微也。 、 《广雅》-细,小也。 、 《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 、 《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 《荀子·劝学》-不积细流。 、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唐·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 、 清·刘开《问说》-不知其细。
【组词】
细崽、 细人、 细探人、 细士
4.
【辛】
(象形。据甲骨文,像古代刑刀。本义:大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辛,大罪也。 、 《白虎通》-辛所以煞伤之也。 、 《清史稿》-[隆科多] 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