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1:14
词汇“[惫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出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惫劳]”进行分析:
“[惫劳]”的字面意思是极度疲劳、劳累。其中,“惫”表示疲惫、极度疲劳,“劳”表示劳动、劳累。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惫劳]”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因长时间劳作或经历艰难困苦而感到极度疲劳的状态。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可能在一些文学作品或特定场合中出现。
“[惫劳]”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疲倦”、“疲惫”等词汇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因此“[惫劳]”这样的词汇更能体现人们在劳作中的艰辛和疲劳。在现代社会,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这个词汇仍然能够唤起人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惫劳]”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疲惫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辛勤工作的劳动者、长途跋涉的旅人或是经历艰难困苦的人们。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这些人的同情和敬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惫劳]”这个词汇的场合。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古代人们生活状态的理解。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惫劳]”来描绘人物的疲惫状态,增加作品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疲惫的劳动者坐在路边休息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缓慢、沉重的旋律来表达“[惫劳]”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惫劳]”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翻译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exhausted”或“fatigued”。
“[惫劳]”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惫】
(形声。从心,備声。本义:疲乏,困顿)。
同本义。
【引证】
《通俗文》-疲极曰惫。 、 《列子·黄帝》-单惫于戏笑。 、 《荀子赋》-往来惛惫,通于大神。 、 《庄子·山水》-何先生之惫耶? 、 《易·既济》-三年克之,惫也。
【组词】
疲惫、 惫喘、 惫劳
2.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