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5:47
词汇“夺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夺柄”字面意思是指夺取某物的把手或柄部,比喻夺取权力或控制权。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指夺取兵器的手柄,引申为夺取兵权或控制权。
由于“夺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政治斗争中的权力争夺。
“夺柄”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军事或政治斗争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权力斗争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夺柄”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力争夺的关注和描述。
由于“夺柄”涉及权力斗争,它可能带有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情感反应。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政治斗争、阴谋和策略。
在现代生活中,“夺柄”这样的词汇很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间接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夺柄”用于描述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或者用作比喻,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控制权。
由于“夺柄”涉及权力和控制,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场景,或者是现代政治辩论的紧张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权力争夺的概念可能存在,但具体的词汇表达会有所不同。
“夺柄”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固定,主要用于描述权力或控制权的夺取。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理解历史文化背景,但在日常表达中使用的机会较少。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柄】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柄,柯也。(柯:斧柄。) 、 《仪礼·少牢礼》-覆之南柄。 、 《仪礼·大射礼》-有柄。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组词】
柄子、 刀柄;勺柄;曲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