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2:36
词汇“桩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旧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固定或支撑的物体。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桩橛”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桩橛”的字面意思是指插入地中的木桩或石桩,用以固定或支撑其他物体。在古代,它常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或军事防御中。
“桩橛”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具体演变过程不详,但在现代汉语中已逐渐被更简单的词汇如“桩”所替代。
在古代**,桩橛是建筑和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程技术。
对于我来说,“桩橛”带有一种古朴和坚固的联想,让人想到古代建筑的稳固和历史的沉淀。
在现代生活中,“桩橛”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建筑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桩橛”来描绘古代建筑的稳固和历史的厚重感。
想象一幅古代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敲打桩橛的画面,伴随着敲击声和工人的吆喝声,营造出一种古朴而有力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桩橛”的词汇,但类似的工程术语会有,如英语中的“pile”或“stake”。
“桩橛”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工程技术的特点和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1.
【桩】
(形声。从木庄声。舂(chōng)。本义:桩子,打入地中以固基础的木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樁,橛杙也。 、 唐·李白《大猎赋》-下整高颓,深平险谷,摆桩栝,开林丛。
【组词】
船桩;桥桩;短树桩;铁桩;水泥桩;桩歌、 桩橛
2.
【橛】
木橛子,短木桩。
【引证】
《说文》-橜,弋也。从木,厥声。一曰门梱也。 、 《列子·黄帝》-吾处也,若橜株驹。 、 《庄子·达生》。注:“凡竖木而短者,皆得曰 橜。”-作厥(橛)株拘。 、 宋应星《天工开物》-苗高二三尺,每路打橛。
【组词】
橛杙、 橛眼
折断。
【引证】
汉·刘向《说苑》-树本浅,根垓不深,未必橛也;飘风起,暴雨至,拔必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