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5:49
词汇“前后眼”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它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方言或地区性表达中出现。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前后眼”字面意思是指眼睛既能看到前方,也能看到后方。在比喻意义上,它可能指的是一个人具有预见性或能够同时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具备全面的视角和判断能力。
由于“前后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口语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非常机智,能够预见到事情的发展并做出相应的准备。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角色的智慧或策略。
由于“前后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民间口语或方言中衍生出来的表达方式。
在某些地区或社群中,“前后眼”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洞察先机的人,这种表达体现了对智慧和策略的赞赏。
该词汇可能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与智慧、预见性和成功联系在一起。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策略和规划的思考。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在生活或工作中表现出卓越预见能力的人。
在创作中,可以将“前后眼”融入到描述一个智者的故事中,展现其独特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可能难以找到直接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在想象中,可以联想到一个能够同时看到前方和后方的神秘生物。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foresight”或“hindsight”。
“前后眼”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受到地域和语境的限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尽管它不常见,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细微差别的认识。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3.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