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8:12
复合量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量词,用于表示数量的概念。它们通常由一个基本量词和一个修饰词组成,用以更精确地描述数量。例如,“一打”(12个)、“一对”(2个)、“一串”(多个连续的)等。
复合量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广泛,尤其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常见。在口语中,它们用于日常交流,使表达更加生动和具体。在文学作品中,复合量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使描述更加细腻。在专业领域,如商业、科学等,复合量词有助于精确表达数量和单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复合量词更强调由多个词组合而成的特点,而组合量词可能更侧重于量的组合。
复合量词的形成和演变与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人们需要更精确地表达数量,因此创造了复合量词。例如,“一打”源自英语的“dozen”,在中文中逐渐被接受并广泛使用。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复合量词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一打”在西方文化中非常常见,而在东方文化中,“一串”可能更具有象征意义,常用于描述连续的事物或情感。
复合量词往往能唤起特定的情感和联想。例如,“一束鲜花”可能让人联想到浪漫和美好,而“一串珍珠”则可能让人想到高贵和优雅。
在日常生活中,复合量词的使用非常普遍。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能会说“我要买一打鸡蛋”,在描述礼物时,可能会说“我收到了一束鲜花”。
在诗歌中,复合量词可以增加语言的美感。例如:
一串珍珠,闪耀着月光, 一束鲜花,散发着芬芳。
复合量词可以激发丰富的视觉和听觉联想。例如,“一串风铃”可能让人想到清脆的铃声和随风摇曳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复合量词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 pair of”(一对)在中文中对应为“一对”,但具体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差异。
复合量词是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描述更加精确和生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复合量词对于提高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3. 【量】 ——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
4.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