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5:18
词汇“三献”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以下是对“三献”的分析:
“三献”字面意思是指三次献上或三次奉献。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三次献祭、三次献礼或其他三次相关的奉献行为。
“三献”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祭祀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变化。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三献”的具体描述和解释。
在古代,祭祀活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献”作为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文化*俗。
“三献”可能让人联想到庄重、神圣的氛围,以及对祖先或神灵的尊敬和敬畏。
由于“三献”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三献”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或对某种仪式的描绘。
结合古代祭祀的图像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三献”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古代祭祀的场景、祭祀音乐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多次奉献或祭祀的行为,但其具体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三献”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和文化特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