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0:36
盲瞽:眼睛瞎,比喻不明事理。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常用作自谦语。
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如不见怪,小弟也有一句~。
1.
【盲】
(形声。从目,亡声。本义:眼睛失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盲,目无牟子也。 、 《韩非子·解老》-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 、 《论衡·别通》-目不见青黄曰盲。 、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丁椽,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
【组词】
盲冥、 盲废、 盲聋、 盲聩、 盲妹,盲女、 盲翁
2.
【瞽】
(形声。从目,鼓声。本义:瞎眼)。
同本义(虽瞎但有眼珠)。
【引证】
《说文》-瞽,目但有朕也。 、 《书·尧典》。传:“无目曰瞽。”-瞽子。 、 《荀子·解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 、 明·刘基《卖柑者言》-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组词】
瞽目、 瞽者、 瞽旷、 瞽目先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