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8:09
词汇“[后拥前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部分“后拥”和“前遮”来进行分析。
“后拥”字面意思是指在后面拥护或支持,“前遮”则是指在前面遮挡或保护。结合起来,“后拥前遮”可以理解为在后面支持和在前面保护,形容一种全方位的保护或支持状态。
由于这个词汇不是标准用法,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受到周全的保护或支持。在口语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由于“后拥前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两个动作词组合而成,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状态。
在强调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文化背景下,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安全感和被保护的感觉,给人一种温暖和可靠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更常见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比如“全方位照顾”或“周到保护”。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大树后拥前遮,为**提供栖息之地。”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前面遮挡风雨,而后面有一群人支持着他。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虽然“后拥前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全方位的保护和支持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2.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
【组词】
拥树、 拥矢、 拥社、 拥持、 拥膝
3.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4.
【遮】
(形声。从辵(chuò),庶声。本义:阻挡;拦阻)。
同本义(使不通过,使中途停止)。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 《吕氏春秋》-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遮豪民于道。
【组词】
遮影、 遮止、 遮迭、 遮路、 遮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