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3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37:59
复试:字面意思是指再次进行考试或审查。在教育领域,复试通常指的是在初试(如笔试)合格后,为了进一步筛选或确认考生的能力,进行的第二次考试,可能包括面试、实际操作考核等。
复试一词源于汉语,由“复”和“试”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复试的概念可能不那么明确,但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复试成为了选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复试是教育选拔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社会对人才选拔的严谨性和公平性的追求。复试的存在也体现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重视。
复试往往伴随着紧张和期待,考生可能会感到压力,但同时也抱有通过复试实现目标的希望。
在大学期间,我经历了多次复试,包括学术面试和实面试。每次复试都是一次学和成长的机会。
在诗歌中,复试可以被描绘为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关卡,象征着挑战和机遇:
复试的门扉紧闭, 心中火焰不熄。 知识的海洋深邃, 梦想的翅膀高飞。
复试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考场、紧张的氛围和 ticking clock 的声音,以及考生们专注的表情。
在不同文化中,复试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面试可能更为常见,而复试则更多地与特定的选拔过程相关。
复试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应用,也在个人成长和社会选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理解和运用复试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准备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试】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试,用也。 、 《虞书》-明试以功。 、 《书·盘庚》-今予将试以汝迁。 、 《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 、 《论语》-吾不试。 、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组词】
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