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0:05
宛若: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宛”意为仿佛、似乎,“若”意为如同、好像。结合起来,“宛若”表示某物或某人非常相似于另一物或另一人,几乎可以看作是同一事物或人物。
“宛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文学和修辞中,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传统文化中,“宛若”常用于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自然景物或人物的美感,体现了文学追求意境和形象美的特点。
“宛若”这个词给人以美好、梦幻的联想,常用于描述那些令人向往或难以触及的事物,如“宛若仙境”、“宛若梦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片花海,那种美丽让我不禁感叹:“这景色宛若画中世界,美得不可思议。”
诗歌: 宛若晨曦初露, 轻抚大地之颜。 宛若夜空星辰, 点缀无尽之天。
在英语中,“宛若”可以对应为“as if”或“as though”,但在文学表达中,英语更倾向于使用比喻和形容词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宛若”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学和修辞价值,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美感。在学*和使用中,我发现它能够帮助我更生动地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是汉语中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
1.
【宛】
(形声。从宀(mián),夗(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宛宛黄龙。 、 《汉书·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组词】
宛妙、 宛虹、 宛曲、 宛委、 宛宛、 宛燀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