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8:17
下葬:指将死者的遗体埋入土中,通常是在墓地中进行的一种仪式。这个词汇强调了埋葬的过程,是处理死者遗体的传统方式之一。
下葬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下”有放置、安置的意思,“葬”则指埋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下葬的仪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下葬仪式可能非常隆重,包含丰富的**或传统元素;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环保和空间的考虑,火葬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选择。
下葬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庄重和哀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终结、亲人的离别以及对逝者的怀念。在表达时,这个词汇往往需要搭配适当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亲友的葬礼,亲眼目睹了遗体被下葬的过程。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以及对逝者的无尽思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葬”:
在春风的轻抚下, 他的灵魂缓缓下葬, 融入大地的怀抱, 化作永恒的诗行。
下葬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墓地的景象:整齐的墓碑、静谧的环境,以及可能伴随的哀乐或诵经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下葬仪式的深刻印象。
在不同文化中,下葬的仪式和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burial”,而在一些**文化中,可能还有特定的词汇和仪式来描述这一过程。
下葬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的理解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具体行为的词汇,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感和社会意义。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语言与人类生活、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