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8:29
词汇“斩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斩岸”字面意思是指砍断或破坏河岸。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战争或自然灾害中河岸被破坏的情景。
由于“斩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出现在描述战争或自然灾害的场景中。
“斩”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砍断、切断的意思,“岸”指河岸。组合起来,“斩岸”即砍断河岸。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河岸的稳固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斩岸”可能与战争、自然灾害等破坏性**相关联,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和战争的恐惧与无奈。
“斩岸”这个词给人一种破坏和灾难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或自然灾害的可怕。
由于“斩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斩岸之声,如战鼓擂响,历史的河流在此刻断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河岸被破坏的画面,水流汹涌,岸边的树木倒塌。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水流的声音和岸边物体倒塌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斩岸”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河岸被破坏的情景来实现。
“斩岸”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河岸稳固性的重视以及对破坏性*的描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和文化背景。
1.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2.
【岸】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引证】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 、 《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