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2:32
“完粮”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完成粮食的缴纳或储备。在古代**,农民需要按照政府的规定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税赋,这个过程就称为“完粮”。
在文学作品中,“完粮”可能被用来描述农民的艰辛生活或社会的不公。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农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完粮”一词源于古代**的农业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农业相关的讨论中。
在古代社会,完粮是农民的一项重要义务,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经济结构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提到“完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辛。这个词也可能会引发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制度的思考。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完粮”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农业社会的运作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完粮声中,见证了农民的汗水与希望。”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农民在金黄的麦田中忙碌,远处传来牛车的吱嘎声,这是完粮时节的生动写照。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税收或粮食储备的概念,但具体用法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完粮”这个词虽然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它在理解*古代社会和经济结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的农业和税收制度。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粮】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糧,谷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