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1:19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在体内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参与免疫记忆以及调节免疫反应。淋巴细胞主要分为三大类: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在医学和生物学专业领域,“淋巴细胞”是一个核心术语,用于描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状态。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健康或疾病相关的话题。在文学作品中,淋巴细胞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身体的防御机制或内在的斗争。
同义词:免疫细胞、白细胞(广义上) 反义词:红细胞(功能和形态上相对)
“淋巴细胞”一词源自拉丁语“lympha”(意为“水”或“淋巴”)和希腊语“kytos”(意为“容器”或“细胞”)。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这个词汇在19世纪末被引入科学文献,并逐渐成为描述特定类型白细胞的标准术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淋巴细胞的概念在公众中的认知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在讨论免疫系统疾病、癌症治疗和疫苗接种时,淋巴细胞的功能和重要性被频繁提及。
淋巴细胞通常与健康、防御和生命力相关联。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身体内在力量的尊重和对疾病的恐惧。
在个人生活中,了解淋巴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健康问题,比如在面对感冒或更严重的免疫疾病时,可以更加理性地对待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诗歌中,淋巴细胞可以被比喻为身体的勇士,日夜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在血液的河流中,淋巴细胞的勇士, 无声地巡逻,对抗入侵的阴影。 每一次战斗,都是对生命的赞歌, 在微观的战场上,守护着我们的安宁。*
视觉上,淋巴细胞可能让人联想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或者是流动的淋巴液。听觉上,可以想象为微弱的战斗声,象征着细胞间的无声斗争。
在不同语言中,淋巴细胞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和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普遍认可的。例如,在德语中称为“Lymphozyt”,在法语中称为“lymphocyte”。
淋巴细胞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使用,但它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解淋巴细胞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也能够在文化和创造性表达中找到新的视角。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
1.
【淋】
酿酒。
【引证】
《儿女英雄传》-僧人这里是个苦地方,没甚么好吃的,就是一蛊素酒,倒是咱们庙里自己淋的。
2.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3.
【细】
(形声。从系(mì),囟(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同本义。和“大”相对。
【引证】
《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细,微也。 、 《广雅》-细,小也。 、 《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 、 《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 《荀子·劝学》-不积细流。 、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唐·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 、 清·刘开《问说》-不知其细。
【组词】
细崽、 细人、 细探人、 细士
4.
【胞】
(形声。从肉,包声。“包”亦兼表字义。本义:胎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胞,儿生裹也。 、 《汉书·东方朔传》-同胞之徒。 、 《汉书·外戚传》-善臧我儿胞。
【组词】
胞衣地、 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