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7:57
“反老成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老年人恢复到儿童般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心态年轻,充满活力,或者指老年人返老还童的愿望。
在文学作品中,“反老成童”常用来形容主人公虽然年岁已高,但心态依旧年轻,充满活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美某位老年人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活力。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老年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
同义词“返老还童”强调的是生理上的恢复年轻,而“老当益壮”则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坚强和不屈。反义词“老态龙钟”和“暮气沉沉”则分别描述了老年人的生理衰老和精神上的消沉。
“反老成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家思想,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返老还童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生理上的变化,更多地指心态和精神状态的年轻化。
在**文化中,老年人被赋予了智慧和经验的象征,而“反老成童”则是一种对老年人积极生活态度的赞美。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成语也被用来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活力、乐观和不断追求新事物的精神。它鼓励人们无论年龄多大,都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退休的老人,他每天坚持锻炼,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他的生活态度让我深刻理解了“反老成童”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歌,反老成童,心随风舞,梦不老。”
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公园里轻盈地跳舞,背景音乐是轻快的旋律,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反老成童”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young at heart”,强调的是心态上的年轻,而不是生理上的变化。
“反老成童”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老年人的词汇,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年龄多大,都要不断学和成长。
服一刀圭,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反老成童。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