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6:45
词汇“申令”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申令”这一词汇的分析:
“申令”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宣布命令或指令,强调的是命令的正式性和权威性。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指官方或权威机构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由于“申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申令”一词,用以描述官方的命令或指示。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希望营造一种正式或古老的氛围,可能会使用“申令”这一词汇。
“申”字在古代汉语中有陈述、说明的意思,“令”字则有命令、法令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申令”这一词汇,强调的是通过正式的陈述来发布命令。
在古代**,官方的命令和指示往往通过正式的文书或口头宣布来传达,这种正式的宣布过程可能就是“申令”的来源。在现代社会,这种词汇的使用已经非常罕见。
由于“申令”一词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官方文书或仪式,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使用“申令”这一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可以使用“申令”来描述古代官员或**发布命令的场景,以此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由于“申令”一词带有一定的历史色彩,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官员的服饰、以及正式的宣读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申令”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官方命令的词汇来理解其含义。
“申令”是一个带有历史和文化色彩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使用惯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不太可能频繁使用“申令”,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