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4:38
协商:指双方或多方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就某一问题或事项寻求共识或达成协议的过程。它强调的是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流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强制或命令。
协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官方或民间的会议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交流和决策过程。
在**文化中,协商被视为一种和谐、平衡的解决问题方式,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在社会治理中,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机制。
协商往往给人以积极、建设性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通过平等对话解决问题的美好愿景。它也让人联想到耐心、智慧和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协商是解决家庭矛盾、朋友间分歧的有效方式。例如,我和室友通过协商,合理分配了家务任务,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和谐。
诗歌: 在月光下,我们协商, 言语如溪水流淌, 共识在夜空中绽放, 和谐之花,永不凋亡。
视觉:想象一群人围坐在会议桌旁,表情专注,手中拿着文件,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 听觉:听到会议室中低沉的交谈声,偶尔夹杂着笑声和掌声,象征着协商过程中的互动和共识。
在英语中,“negotiation”与“协商”相对应,但在不同文化中,协商的方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主义和直接性,而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和谐和间接性。
协商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和决策方式,它体现了平等、尊重和合作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协商的概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协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达成共识,促进和谐与进步。
1.
【协】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xié)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協,众之同和也。 、 《书·尧典》。传:“合也。”-协和万邦。 、 《书·洪范》。传:“和也。”-协用五纪。 、 《资治通鉴》-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 、 、 《太玄·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
【组词】
协允、 协气、 协恭、 协睦;协畅;协调;协泰
2.
【商】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商,从外知内也。 、 《广雅》-商,度也。 、 《汉书·赵充国传》-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
【组词】
商略、 商算、 商度、 商羊、 商谜、 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