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7:43
“撞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偶然或意外地遇到某人或某事。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非计划性的、出乎意料的相遇。
“撞遇”由“撞”和“遇”两个字组成。“撞”原指物体之间的碰撞,“遇”指遇到。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意外相遇的词汇。
在**文化中,“撞遇”常常带有一种缘分和命运的意味,尤其是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时。
“撞遇”给人一种惊喜和意外的感觉,有时也带有一丝神秘和不可预测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旅行中撞遇了一位老朋友,那次相遇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在诗歌中,“撞遇”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美丽的偶然:
在时光的转角, 我撞遇了你的微笑, 如晨曦中的露珠, 清新而闪耀。
“撞遇”可以联想到街头转角突然出现的熟人,或是电影中两个主角在雨中意外相遇的场景。
在英语中,“撞遇”可以对应为“bump into”或“run into”,它们在表达意外相遇的含义上是相似的。
“撞遇”是一个充满偶然性和惊喜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上的相遇,更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缘分和命运的交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撞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
1.
【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揰,作摐。-撞,丮捣也。 、 《礼记·学记》。犹击也。-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 、 张衡《东京赋》-撞洪钟。 、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2.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