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19
泥猪癞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泥泞中的猪和癞皮狗”,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极其糟糕、肮脏或不堪。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端、品行恶劣的人。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对农村生活中常见动物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人或事物状态糟糕的常用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和狗有时被视为不洁或低贱的动物。因此,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常用于批评和贬低。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厌恶、鄙视和反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肮脏、恶劣的环境或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行为极其恶劣的人或环境,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不满或批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泥猪癞狗”用于描绘恶劣的环境或反面角色,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肮脏、恶劣的环境,如泥泞的地面和脏乱的动物,来强化这个成语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scum of the earth”或“lowlife”可以传达相似的负面意义。
“泥猪癞狗”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强烈的贬义词,用于形容极其糟糕的人或事物。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负面评价和批评。
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
1.
【泥】
阻塞,阻滞。
【引证】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组词】
泥滞、 泥漉、 泥饮、 江为山所泥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引证】
《二刻拍案惊奇》-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组词】
泥文、 泥定、 泥信、 泥执、 泥常、 泥象、 泥视
2.
【猪】
猪只 ,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引证】
《说文》。按,豕子也。-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
【组词】
猪魈、 猪膀胱、 小猪、 母猪
水积聚。 同: 潴
【引证】
《书·禹贡》-大野既猪。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规偃猪。 、 《周礼·地官·稻人》-以猪畜水。
3.
【癞】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赖声。本义:病名。即“麻疯”)。
麻风病 同: 疬
【组词】
癞可、 癞菌
4.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