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3:57
词汇“昼时”的深入学*和分析:
“昼时”字面意思指的是白天的时间,即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它与“夜时”相对,是自然界中光线充足、人们通常进行日常活动的时间段。
“昼时”一词源于古汉语,其中“昼”字意为白天,“时”字意为时间。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周礼》等,已有使用“昼”来表示白天的记录。随着语言的发展,“昼时”逐渐成为表示白天时间段的固定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昼时”常与“夜时”相对,体现了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在农业社会中,“昼时”是人们劳作的主要时间,因此也象征着勤劳和生产力。
“昼时”给人以光明、活力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繁忙的街道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昼时”来规划一天的活动,确保在光线充足的时候完成户外工作和休闲活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昼时”:
昼时的光芒,穿透了晨雾的轻纱,
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昼时”让人联想到明亮的阳光、蓝天和白云,以及鸟儿的歌唱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白天的生动画面。
在英语中,“昼时”可以对应为“daytime”或“daylight”,在不同文化中,白天的意义和使用方式大致相似,都是指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
“昼时”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的词汇,它不仅表示时间,还承载着人们对光明、活力和希望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昼时”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昼】
(会意。从日,从畫(画)省。从日,表示太阳。从畫,表示一种界限。本义:白天。与“夜”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昼,明也。日之出入,与夜为介。 、 《周髀算经》-昼者,阳。 、 《易·系辞》。注:“乾为昼。”-昼夜之象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组词】
昼日昼夜、 昼夕、 昼眠、 昼锦、 昼暮、 昼宵、 昼景、 昼伏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