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23
词汇“太玄”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哲学或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和抽象性。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太玄”进行分析:
“太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极其玄妙”或“非常深奥”。其中,“太”表示程度,意为“极其”或“非常”,而“玄”则指“深奥”、“难以理解”或“神秘”。
在文学作品中,“太玄”可能用来形容某种哲学思想、宇宙观或某种深奥的道理。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哲学或深奥话题时。
“太玄”可能源自古代道家或儒家对宇宙和人生深层次的思考,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才能确定。
在**传统文化中,“玄”字常与道家的“玄学”相联系,指的是一种深奥的学问或思想。因此,“太玄”可能与道家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有关。
“太玄”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神秘、深邃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到有些难以接近或理解。
由于“太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如果遇到需要描述某种极其深奥或难以理解的事物时,这个词可能会派上用场。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太玄”用来形容某种深奥的哲理或神秘的氛围,例如:“在这太玄的夜空下,星辰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视觉上,“太玄”可能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星空或古老的卷轴;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悠扬的古琴声或深沉的诵经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太玄”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深奥或神秘的概念。
“太玄”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中文的丰富性和深度,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深奥事物的追求和探索。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玄】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黑而有亦色者为玄。 、 《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五入为緅,七入为缁。 、 《周礼·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夏纁玄。 、 《诗·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 、 《易·坤》-天玄地黄。 、 《孟子》-篚厥玄黄。 、 《诗·召南·卷耳》-我马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