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7:55
词汇“[教数]”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是某个方言中的词汇。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环境和定义,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基本定义。如果这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它可能指的是教学中的数学内容,或者是与教育相关的某种数量指标。
如果“[教数]”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它可能在教育学、数学教育或统计学等领域中使用。例如,在教育评估中,“教数”可能指的是教师教授的课程数量或学生的学习数量。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如果“[教数]”指的是教学中的数学内容,其同义词可能是“数学教学”或“数学课程”。反义词则可能不存在,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见的标准词汇。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如果“[教数]”是某个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词汇,它可能反映了该文化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非常有限,除非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创造性使用可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例如在教育相关的诗歌或故事中。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由于“[教数]”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非常有限。如果这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了解其含义和使用环境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专业知识。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