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5:14
词汇“狡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狡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狡”通常指狡猾、奸诈,而“宾”则通常指客人、宾客。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意味着一个狡猾的客人或宾客。
由于“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用来形容一个表面上彬彬有礼,实则心机深沉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狡猾的人、奸诈的客人 反义词:诚实的客人、正直的宾客
由于“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明确。可能是某个特定方言或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用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狡宾”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友好,实则心怀不轨的人。这种用法可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方言中。
“狡宾”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诚实和不可信的行为。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那些表面上友好,实则心机深沉的人。
由于“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狡宾”用作一个象征性的词汇,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彬彬有礼,实则心机深沉的人物。
由于“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带来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要在视觉上表现这个词汇,可能会通过描绘一个表面上友好,实则眼神狡猾的人物形象来实现。
由于“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明确。
“狡宾”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和用法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来构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例子,展示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1.
【狡】
(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 《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
【组词】
狡犬
2.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