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8:47
器材:指用于特定活动或工作中的工具、设备或机械。它通常指的是那些用于辅助完成某项任务的物品,可以是简单的工具,也可以是复杂的专业设备。
器材一词源于汉语,由“器”和“材”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器”指的是器具或工具,“材”指的是材料或原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器材”一词,泛指各种工具和设备。
在现代社会,器材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医疗领域,先进的医疗器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体育领域,专业的体育器材可以提升**员的表现。器材的发展和应用反映了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器材这个词通常给人一种专业和实用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精密、高效和功能性,同时也可能让人想到对技术的依赖和对专业知识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各种器材,比如厨房里的烹饪工具、办公室里的电脑和打印机等。这些器材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诗歌: 在光影交错的舞台上, 器材是舞者的翅膀, 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旋转, 都是对完美的无尽追求。
视觉:想到器材,可能会联想到整洁有序的工作台,上面摆放着各种工具和设备,每一件都闪着金属的光泽。 听觉:在实验室里,器材的运转声,如试管碰撞的清脆声,或是机器运转的低沉嗡鸣,都是器材存在的证明。
在英语中,“器材”可以对应为“equipment”或“apparatus”。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器材的重视程度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工具和设备的依赖。
器材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也是科技进步的象征。通过对器材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语言表达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